打开APP

Cell Rep:识别出能控制黑色素瘤改变形状对环境产生反应的特殊基因 有望帮助开发新型靶向性疗法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响应3D几何学和机械线索所发生癌细胞形状的改变或许能以环境依赖性和独立性的方式进行调节。

2024-04-24

复旦团队发现,生酮饮食会调节特定肠丰度,改变胆汁酸代谢,从而抑制卡路里吸收

生酮饮食会导致肠菌的α多样性显著降低,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变形菌门丰度增加。

2024-07-05

Nature子刊:梁海华/乐率团队揭示噬菌体调控病原致病性并逃逸宿主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该研究深入揭示了噬菌体蛋白Dap1的双重功能:它不仅能够调控细菌的行为,而且还能帮助噬菌体逃避由细菌Lon蛋白酶所介导的噬菌体防御,显著提升了噬菌体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2024-06-21

Redox Biology:亚精胺在沙门氏抗逆性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表明,亚精胺是沙门氏菌中一个重要的调控分子,它与沙门氏菌中一种新的抗氧化酶(GspSA)一起调节多种抗氧化途径,以防止沙门氏菌对小鼠的氧化损伤和增强其毒力。

2024-04-27

中国科学家发现,肠道白色念珠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并揭示其中机制

肠道中过多的白色念珠菌会通过其代谢物甲酰甲硫氨酸激活HIF-2α-神经酰胺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而HIF-2α选择性抑制剂能够减少斑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疗法。

2024-06-15

《自然·子刊》:捉住口腔“促癌”的尾巴!港中文于君团队发现,特定口腔微生物会通过MDSC介导PD-1治疗耐药,促进结直肠癌进展

MDSC主要靠肿瘤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驱动。研究者分析了PA小鼠中的相关因子表达,检测到CXCL1上调最为显著。

2024-06-26

Science:揭示噬菌体PP7削弱铜绿假单胞毒力的新机制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可引起血液、肺部感染的细菌,偶尔也会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

2024-04-24

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肠道群帮助改善癌症免疫治疗

迄今为止,肠道菌群代表了一个有前景的治疗靶点和令人兴奋的研究领域。对肠道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有助于为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制定个性化和更有效的策略。

2024-04-20

Science:原噬菌体末端酶在氧化应激下竟能分解沙门氏tRNA

整合到沙门氏菌基因组中的一种原噬菌体是这种人类常见病原体的致命弱点。

2024-04-28

Nature Communications:IL-17C是人类输卵管淋病奈瑟感染过程中损伤性炎症的驱动因子

该研究证明了IL-17C在人类盆腔炎外植体模型中由淋球菌诱导的损伤性炎症中先前未被认识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4-05-20